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进入2009年,国人西服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次腾飞,永争第一,跨越发展,立志做中国西服第一品牌。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目标不可思议。而在国人西服内部,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满怀激情。如果你有怀疑,员工会反问你:为什么我们不能,只是我们正在路上。

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这种目标提出的最直接理由,正是金融危机给予国人西服的信心。他们认为,危机中必然孕育着商机,国人西服必须制定高标准,跳出低层次搏杀的圈子,向高端品牌强势转型,从而成为那个能制定游戏规则的强者。

二次腾飞的动力

时间回到2009年3月,国人西服董事长周忠田在其全国代理商参加的“国人西服2009突围之道”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人热血沸腾的观点:第一个十年,“国人”创造了100个百万富翁,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中产阶级;第二个十年,“国人”要再创造100个千万富翁。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董事长周忠田

对于代理商而言,如果让他们给企业打分,能让他们赚到钱的企业老板一定是得分最高的。不过,周忠田在此时提出这个观点,多少让人有点心里打鼓。当时的大环境对中国服装企业是相当不利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企业遭受重创,甚至灭顶之灾,内需企业也正面临着行业的重新洗牌。很多企业在此时选择了猫着身子过冬,能保住元气就算万幸,至于能不能赚到钱,他们已经不再奢求。

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是最先感受金融危机残酷的经历者之一,最早引起轰动的是烟台韩资企业世刚纤维30名高管一夜之间消失,欠下了当地加工企业大量货款。世刚纤维倒闭后,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陆续传出有韩国企业“逃跑”的消息,这给山东本地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慌。

一家外贸转内销型企业老板在回忆当时的境况时,还显得惊魂甫定。这家企业在那一年差点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他们不得不全面压缩战线,甚至关掉了十几家已经开张的店面。而国内一些内销型企业也面临着程度不一的市场萎缩,以致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型服装企业被迫削减各项成本甚至放缓扩张的步伐。

如此一片萧条的景象,国人西服为何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2010年订货会现场

记者在4月中旬参加国人西服的秋冬订货会新闻发布现场时,国人西服董事长总结出一个“危机打破格局”的第14定律:“我的困难是问题,对手的困难是我的机会,大家的困难是我的最佳机会。”这条定律或许可以解释国人西服逆势而为的选择。

他认为,靠点子、靠撞大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应该从危机中发现商机,并果断地行动。思维决定出路。他给记者分析了国人西服在当时“出手”的四条理由:一是服装第一军团百病缠身,有的被多元化、超长产业链拖得筋疲力尽;有的深陷金融、地产漩涡,资金链几近断裂,只好冬眠。二是第二军团外贸出口损失惨重、无单可做,难调船头。三是第三军团的新兴品牌战略不明,定位不准,后劲乏力。四是第四军团个性不明,未成气候。而国人西服一直专注于有文化特色的个性产品领域,资金链条保持完好,市场也一直稳步发展,具备逆势发力的天时地利人和。

转型升级 创新走高

2009年底,国人西服派出人员北上,马不停蹄地在北京四处寻找高档写字楼,他们要在北京成立分公司。这是国人西服强势转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首席设计师靳如霞

“我们新的思路是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提升,从一线高端城市往二三线中低端城市辐射。”公司渠道人员向记者解释他们来北京成立分公司的真实目的,他说,北京是所有商家战略必争之地,起点高、商机多,从这里往全国辐射,自然能赢得更多的形象分,而国人西服要向高端市场进军,在北京成立分公司是最佳选择。据了解,成立北京分公司后,国人西服的品牌宣传推广会主要放在北京。而国人西服的主打价位段也将相应提高,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国人西服的另一个战略需求是:北上更有利于国人西服从区域品牌往全国性品牌实现顺利过渡。尽管国人西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山东、河北、河南等江北地区市场占有率相当之高,但它的一个遗憾是,始终没有完全进入一线主流城市,因而人们把它一直定位为区域品牌,这与国人西服更远大的梦想显然是不相符合的。

与此同时,国人西服的市场战略也在发生改变。在4月举行的订货会上,国人西服高层明确提出了“从市场拉动到产品推动”的发展思路。“以前靠牌子就能卖货,就能赚到钱,只要到电视台多做点广告,消费者就会认为那是品牌,就会买你的帐,市场好的时候,往往卖到断货,但这样的市场神话只可能产生在商品短缺的年代。现在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多,要求也高了很多,没有个性化的、质量好的产品,你就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时尚秀场

而随着思维方式、运营模式的改变,国人西服原有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国人西服高层明确提出要上市的愿景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迫切提到了日程。

公司正以股改为切入点,进行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变革。据他介绍,国人西服的中高层都有了自己的股份,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和专门的机构,以推动上市的进程。如果能成功实现上市,对国人西服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掌舵者的影响力

国人西服所有战略模式的背后推手,则是这个企业的掌舵者周忠田。

商业圈中有句颇为流行的话:“什么样的老板,产生什么样的企业。”这句话在国人西服得到深刻的验证。

在山东当地人的眼里,国人西服董事长周忠田是个敢闯敢干、有思想的传奇式人物。他经历过教书、从军、铁路系统干部等各种职业的锤炼,因为对当年国人买衣服的过分崇洋不满,而萌发实业报国、创造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品牌的想法。国人西服便是他理想中的产物。

国人西服这个倾注了周忠田毕生心血的企业,不论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营销手法上,都有着他本人性格特征中的印记。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时尚秀场

2003年前后,国人西服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一年就开了300多家专卖店,到2005年,专卖店遍布山东及周边等省份。正当大家沉浸在快速开店的快感中时,国人西服董事长周忠田却意想不到的提出了“瘦身健美,细化经营”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周忠田意识到: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开店速度,“国人”的生产线、管理水平都难以跟进,资金链甚至都有随时绷断的危险,于是,才这样果断地做出了“瘦身”的决定。这对于商人而言,其实是需要魄力与决断力的。

中国企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就是求量求规模,老板们追求开店的数量越多越好,开店的速度越快越好,但忽视了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上有多家曾经号称业内第一的企业遭遇生死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盲目扩张,而内部管理体系跟不上,当银行一旦缩紧银根,外部市场突然发生消极性改变时,这些号称第一的企业便轰然倒塌,这样的教训是值得深思并记取的。

这也许与周董事长常年紧贴市场的习惯离不开的,他常说“国人西服生在市场,长在市场,发展壮大在市场”。故能促使他始终保持对市场终端的高度敏感,并因此促成他“先知先觉”素质的形成。周忠田在很多公开场合喜欢说一句名言:“远见者,健行。”他把它看成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而在周忠田的身上,也融入了这句话的内髓。比如2008年10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周忠田已在当年年初对这场经济风暴有了预见,并在年初很多人还沉浸在一片繁荣景象时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这种超乎常人的预见能力是让人惊讶的。正是这种能力,让国人西服在2008年仍能保持20%以上的利润增长。

解读国人西服二次腾飞幕后推手 (图)
国人西服时尚秀场

周董事长的儒商的个性,使国人西服的企业文化氛围相当浓厚。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国人西服的帖子时发现,很多已经离开公司的老员工一直念念不忘、并给予正面评价最多的,仍是国人西服的企业文化。据记者了解,国人西服创办了《国人风采》内刊,每月一期,难得的是,这份内刊首页,每期都会有一篇署名本报评论员的评论,该评论几乎是对当时国人西服发展方向的建言或献策。比如今年1月号以《内聚力与外张力》为题的评论,其中写道:“危机四伏而又透露着机遇的2009年,国人西服抢抓机遇,创新走高,在逆境中实现了19%以上的增长。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就此逍遥,而需要我们继续高歌猛进,拉近与国际服装品牌的差距。‘国人’的快速成长和二次腾飞,需要内聚力与张扬力。内聚力的目的是规范‘国人’运行机制,提升企业在未来10年的竞争机能,外张力是要创造顾客价值,扩大国人品牌的市场容量。两力通达,则能夯实‘国人’做百年企业,创百年名牌的根基。”

周董事长自己还写了三本书,书里是他在每个招商会议、培训会等工作当中的发言,以及他本人对服装行业形势的预判,对公司发展方向的思考性文章。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国人西服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国人西服而言,是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国人西服的这种风格,也带动了它的代理商。据记者了解,在每次订货会或培训上,大家的“争论”水平都很高。据以位经历过现场的某业内人士说,连他都不会想到,听那些代理商“争论”,还以为是在听一个研讨会,代理商们往往有理有据,对当时的大行业形势分析得条分缕析。2009年,围绕国人西服突围之道,“国人”内部召开了大大小小几十场辩论,最后才达成一致意见,并总结出一句话:“借大势,闯大运,创大业。”把2009年定为国人西服的机会之年,摩拳擦掌酝酿二次腾飞。

热点操作
热点品牌
我的收藏
我的足迹
关注订货会
首页服装品牌服装产品
丽人服装网-服装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