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浅谈将色纺时尚的创意进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

一个纱线企业为什么要坚持做色纺时尚设计大赛?而且大赛坚持做了三年之后,他们又进一步改革设计大赛规则、引进名师指导、实施选手养成计划,让大赛更为务实和接地,将色纺时尚的创意进一步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是什么理念和力量在支撑他们做这些并非让企业直接受益的事?下面开展了和陈玲的深入交流。

陈玲浅谈将色纺时尚的创意进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

问:您能就“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吗?

陈玲:“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最早是我们和设计师协会共同发起的一项专业赛事,决赛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开始时参赛的选手很少,而且由于我们的设计大赛需要从色纺纱线开始制作到最终的成衣,设计制作要经纱线、面料和服装整个过程,对选手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在时装周上进行决赛时,很多人不知道色纺时尚是啥概念。但是我们坚持下来,2013年,我们又和台湾有“针织女王”之称的潘怡良设计师合作,由她领衔辅导整个大赛的参赛选手,这样今年的大赛有好几个改变。

首先,专业化,台湾“针织女王”潘怡良加盟大赛,担纲大赛设计总监,提升大赛专业水准,为选手产品设计把关指导,从色彩、材质、纱线、面料到款型,从设计师的视角进行集成创新,进一步强化华孚引领行业时尚潮流的能力;其次,国际化,本次大赛参与面更广,邀请中外15所名校参赛,包括了帕森学院、圣马丁等国际顶级服装学院的参与,中外优秀选手同台竞技,时尚创意的碰撞和交流将为大赛开辟新的国际视角;第三,市场化,相对于前三届,本次大赛通过赛制创新把决赛分2轮,分别由终端设计师和专业设计师进行评分,最后决出本次大赛的金银铜奖。

问:一般,这样的赛事由公共服务机构来组织,而华孚作为一个企业做这个大赛,你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陈玲:华孚走到今天整整20年。20年中,我们一直在色纺纱领域中埋头耕耘。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在:趋势引领、研发先导、品牌营销、快速反应这几个方面下功夫。趋势引领,就是我们建立了一套流行趋势预测体系,每年发布流行色咭;研发先导,就是我们同时建立了色纺纱的标准色咭;品牌营销,让我们可以决胜终端;快速反应,就是供应链的整合。

趋势引领,研发先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流行色彩预测的创新,二是在色彩、材质和技术上三者结合的产品研发。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由于进行营销创新,我们的营销战略一直定位在品牌营销、终端营销,这使得华孚可以对终端市场的流行趋势了如指掌,我们与终端客户和时尚买手密切联系,综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变化组成专家团队进行流行色彩预测的创新,建立了每年春夏、秋冬提前一年两次发布流行趋势的体制。

在色彩、材质和技术三者结合的产品研发,华孚作为时尚引领者,最早在色纺行业内发布色咭引领纺织服装新时尚,不断地促进高新技术的新纤维在色纺纱领域的应用。华孚每两年推出新版标准色咭,每年推出春夏和秋冬两季流行色咭以及适用于专门品类、工艺或材质的特殊产品色咭,方便设计师挑选和客户在接单时对色使用。截至目前,华孚已推出40余版色咭,并在行业内第一家推出适合专门品类、工艺或材质的特殊产品色咭的毛衫专用色咭。算起来,华孚色咭总颜色个数已近20万个。

同时,我们也开发了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结合,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华孚色纺已开发高档纯棉色纺系列、健康环保色纺系列和功能产品色纺系列等8大颜色系列上万个品种。华孚每年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达40余项,赛络纺、紧密纺、涡流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色纺纱新产品;波纹纱、丝雨纱、彩绘纱外观花式新产品层出不穷;PTT、汗麻、木棉、竹炭等生态纤维以及各类功能性化学纤维被研究应用开发出系列新产品。

华孚每一季对色彩趋势的解读和把握,都能引起国内外主要品牌设计师极大关注,由于华孚在发布色彩趋势的同时,都注重将色彩趋势与纺织材料、面料组织结构和服装款型等有机融合,以其特殊的质朴肌理感,不但烘托了时尚主题,更能把健康、舒适和环保的生活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在规模上,我们也在一步步地探索。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华孚在全国分为了四大板块,浙江板块、长江板块、黄淮板块以及新疆板块的产业布局,下属企业30余家。形成了完善的时尚生产体系。

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华孚在不断地蜕变,我们也在思考,当今世界是什么在主导商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作为一个纺织企业应该如何顺应大势的发展,进行自己的升级转型?而在这个不断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环保、时尚、科技是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转变的根本要素。消费者需求变化决定当今企业发展方向。华孚也要从一个产业领军企业向时尚引领和探索者进化。所以华孚决定要从时尚的源头探索引领时尚潮流,“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就从这个出发点诞生了。

网络 )
标签:纺织产业
热点操作
热点品牌
我的收藏
我的足迹
关注订货会
首页服装品牌服装产品
丽人服装网-服装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